首页

搜索 繁体

冠朱门 第13节(2 / 3)

&esp;&esp;虽说不一定轮得到她,但没准也能捡捡漏。

&esp;&esp;今科武试足有一千余人进京赴考,各军营各卫所举荐来的,落榜后也会各回各处,差事不缺。

&esp;&esp;各家各府各商贾各门各派来的,亦有归处。但那独身的,有想留在京城找差事的,或再备三年后再考的,都会找个去处。

&esp;&esp;京城及各地军营会从中招揽一部分,各世家勋贵也会招揽一部分进府充侍卫家丁,各商贾也会招揽一些人充做护卫。

&esp;&esp;季安澜也想找几个护卫充到家中及商行各处。

&esp;&esp;事情安排妥当,宅子那边蓝氏也未再派人上门,季安澜便安心陪着弟弟留在谢家庄子上。

&esp;&esp;到时蓝氏若要以她住到外头污她名声,也可求谢家祖父说情,说他们是住在谢家庄为了更好求教。

&esp;&esp;住了两天,转眼便是武殿试。

&esp;&esp;武殿试也分内场和外场。先于奉天殿考军事知识兵法策论,再于外场考武艺。

&esp;&esp;谢寄很是重视,亲自派了心腹送安冉赴考。

&esp;&esp;安冉别说进宫了,就是进京,长这么大也是头一回。在宫门口惴惴不安,好在顾少晏见着他,与他同行细声安抚,这才消去几分忐忑。

&esp;&esp;等进到大殿,坐到考案前,也就沉静下来了。

&esp;&esp;承平帝看着隐在一众牛高马大武考生之间,细细弱弱的一个小人,乐了。问一旁监考的兵部尚书:“就是那个,文秀才转过来的?”

&esp;&esp;兵部尚书陆烺笑着点头,“正是他。年方十一岁。”

&esp;&esp;“可有查过,为何会转考武科?”

&esp;&esp;年方十一,已考中文秀才,学识只怕不差。等再过几年荣登杏榜,得中文进士,仕途享通,自然平步青云。怎么会想不通转考武科的。

&esp;&esp;时下武人地位可大大不如文人。

&esp;&esp;“是最后一批报考,只怕是临时起意,报考缘由尚未可知。倒查出他姓季,是平凉侯季茂忠的嫡长嫡孙,不知是不是平凉侯授意。”

&esp;&esp;“哦?平凉侯的孙子?”

&esp;&esp;承平帝来了兴致。

&esp;&esp;目光落在那小小的身影上。平凉侯祖上跟着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,又得先帝和自己看重,两代人镇守北边重镇宣州。

&esp;&esp;季府除了平凉侯,还有跟在他身边的一个庶子,余

&esp;&esp;者皆改走文途。

&esp;&esp;如今倒是出了一位孙子辈的要走武途了吗?

&esp;&esp;平凉侯授意的?

&esp;&esp;“之前怎么没传出风声?”

&esp;&esp;京中勋贵的动向,承平帝还是知道的。曹国公府今年就出了个异类,改走武科不说,内场外场还都中了头名,惊掉勋贵们的下巴,听说那小子还被曹国公追着打。

&esp;&esp;曹国公为人谨慎,他是知道的。

&esp;&esp;那顾少晏他命人打听了,听说年后还跑去通州追花魁了,过往种种都被人查实报了上来。

&esp;&esp;这季侯府倒是没听见动静。

&esp;&esp;“听说先前是养在陪都的,年后才进的京。”

&esp;&esp;“养在陪都?”迁都这么多年了,嫡长嫡孙没跟着进京?

&esp;&esp;陆烺小心翼翼看了承平帝一眼,“是季侯世子前头那位的。他外曾祖就是先郑国公。”

&esp;&esp;哦?

&esp;&esp;这小子的外曾祖是先郑国公!

&esp;&esp;一代郑国公被太祖皇帝视为同袍手足,立国后封公爵以示恩宠。只是到了先帝,觉得世家勋贵太多了,倒显得皇室赵家这个曾经的泥腿子单薄了。

&esp;&esp;先郑国公因抗敌不力,被先帝借机夺了爵。

&esp;&esp;承平帝叹了口气,先帝为他荡平的江山,他也不好评说。

&esp;&esp;过往的记忆在脑中掀起,又想起他似乎还给季世子赐过一个平妻。所以,这发妻之子没跟着进京,被留在陪都,是受了前人之过?

&esp;&esp;承平帝目光深沉,又落在季安冉身上。

&esp;&esp;安冉进到大殿还是很紧张的,但发了考卷后就缓过来了。动起笔来,就忘记了紧张害怕。策的部分,还是默写武经,下笔飞快。

&esp;&esp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